檐碍修鳞亚,霜侵簇翠黄。唯馀入琴韵,终待舜弦张。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神曲清浊酒,牡丹深浅花。少年欲相饮,此乐何可涯。 沉机造神境,不必悟楞伽。酡颜返童貌,安用成丹砂。 刘伶称酒德,所称良未多。愿君听此曲,我为尽称嗟。 一杯颜色好,十...
神曲清浊酒,牡丹深浅花。少年欲相饮,此乐何可涯。 沉机造神境,不必悟楞伽。酡颜返童貌,安用成丹砂。 刘伶称酒德,所称良未多。愿君听此曲,我为尽称嗟。 一杯颜色好,十盏胆气加。半酣得自恣,酩酊归太和。 共醉真可乐,飞觥撩乱歌。独醉亦有趣,兀然无与他。 美人醉灯下,左右流横波。王孙醉床上,颠倒眠绮罗。 君今劝我醉,劝醉意如何。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在那幽静的西厢下,我独自一人等待月儿升起,半掩着的那扇绣户,迎着春风悄悄探望。月影花影交织在一起,随着晚风轻轻拂在画墙上。哎呀!令人好生兴奋,那不是亲爱的应约来了吗?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月影花影交织在一起,随着晚风轻轻拂在画墙上。哎呀!令人好生兴奋,那不是亲爱的应约来了吗?
待月:指等待月亮升起。拂:轻轻檫过。 玉人:伊人、情人。
帝下赤霄符,搜求造化炉。中台归内座,太一直南都。 黄霸乘轺入,王尊叱驭趋。万人东道送,六纛北风驱。 栈阁才倾盖,关门已合繻。贯鱼行逦迤,交马语踟蹰。 去速熊罴兆,来...
帝下赤霄符,搜求造化炉。中台归内座,太一直南都。 黄霸乘轺入,王尊叱驭趋。万人东道送,六纛北风驱。 栈阁才倾盖,关门已合繻。贯鱼行逦迤,交马语踟蹰。 去速熊罴兆,来驰虎豹夫。昔怜三易地,今讶两分途。 别路环山雪,离章运寸珠。锋铓断犀兕,波浪没蓬壶。 区宇声虽动,淮河孽未诛。将军遥策画,师氏密訏谟。 汉上坛仍筑,褒西阵再图。公方先二虏,何暇进愚儒。
深院虎溪竹,远公身自栽。多惭折君节,扶我出山来。
贵宅安危步,难将混俗材。还投辋川水,从作老龙回。
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
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
当年的今天在花的前面醉了,如今再看到花的时候却已经病了。
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独自靠着窗帘惆怅的望着外面,总感觉把好好的光阴给浪费了。
此日:今天。
花前醉:在花的前面醉了。
怅望:惆怅地看望或想望。
虚度:浪费光阴。
微月透帘栊,萤光度碧空。遥天初缥缈,低树渐葱茏。 龙吹过庭竹,鸾歌拂井桐。罗绡垂薄雾,环佩响轻风。 绛节随金母,云心捧玉童。更深人悄悄,晨会雨濛濛。 珠莹光文履,花...
微月透帘栊,萤光度碧空。遥天初缥缈,低树渐葱茏。 龙吹过庭竹,鸾歌拂井桐。罗绡垂薄雾,环佩响轻风。 绛节随金母,云心捧玉童。更深人悄悄,晨会雨濛濛。 珠莹光文履,花明隐绣栊。宝钗行彩凤,罗帔掩丹虹。 言自瑶华浦,将朝碧帝宫。因游李城北,偶向宋家东。 戏调初微拒,柔情已暗通。低鬟蝉影动,回步玉尘蒙。 转面流花雪,登床抱绮丛。鸳鸯交颈舞,翡翠合欢笼。 眉黛羞频聚,朱唇暖更融。气清兰蕊馥,肤润玉肌丰。 无力慵移腕,多娇爱敛躬。汗光珠点点,发乱绿松松。 方喜千年会,俄闻五夜穷。留连时有限,缱绻意难终。 慢脸含愁态,芳词誓素衷。赠环明运合,留结表心同。 啼粉流清镜,残灯绕暗虫。华光犹冉冉,旭日渐曈曈。 警乘还归洛,吹箫亦上嵩。衣香犹染麝,枕腻尚残红。 幂幂临塘草,飘飘思渚蓬。素琴鸣怨鹤,清汉望归鸿。 海阔诚难度,天高不易冲。行云无处所,萧史在楼中。
金母: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俗称西王母。此指崔莺莺之母。文履:饰有文采的鞋子。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再无花可赏。
秋丛绕舍(shè)似陶家,遍绕篱(lí)边日渐斜(xiá)。
秋丛:指丛丛秋菊。舍:居住的房子。陶家:陶渊明的家。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遍绕:环绕一遍。篱:篱笆。日渐斜:太阳渐渐落山。斜,倾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gèng)无花。
尽:完。更:再。
菊花,不像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的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菊花是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的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了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用语淡雅朴素,饶有趣味。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为渲染爱菊的气氛做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转,跌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