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带有彩绘的的豪华马车经过朱红色的桥,车轮的响声在湖上响起。春水丰盈的湖面,倒映着柔美的白云。湖面平静的好像碧绿的玻璃,平滑干净没有灰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春季里昆虫吐出来的细丝,随风飘舞在花草树木之间,网住春光,留住游人。花丛中的鸟儿不停地名叫,仿佛在召唤行人。湖光春色如此诱人,游人游赏到夕阳西斜才无可奈何地离去。
参考资料:
1、张鸣林主编唐诗宋词元曲: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第334页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jìn)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朱桥:栏杆朱红的桥。画轮:指有彩绘的豪华车子。溶溶:指水盛貌。春水:指春天时的湖水,表现出湖水的柔和之感。碧:即绿色。
当路游丝萦(yíng)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游丝:本指春季里昆虫吐出的细丝。萦:即萦绕,留住之意。醉客:指陶醉在美景之中的游人。归:指离开。
参考资料:
1、张鸣林主编唐诗宋词元曲: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第334页
欧阳修这首《浣溪沙》抒发了作者对春光的深深眷恋。词中的春光,使读者联想到人生的青春、爱情、理想等一切美好的事物。它那深沉委婉的情思,那隽永蕴藉的意境,给读者以无尽的遐思。
上片写湖面风光很有特色。首句“湖上朱桥响画轮”,写游客们乘坐着豪华的车子,驶过那装修着朱红栏杆的桥梁,来到西湖游赏春光,传达出一种喧腾热闹的气氛。第二句“溶溶春水浸春云”,一句之中,并列两个“春”字,是名副其实的“加一倍写法”,目的就是把这个字突现出来。这句里的“浸”字也用得好,把映照说成浸泡,就等于把云的影子说成是真的云,通过这种“真实感”暗中透露出湖水的清澈程度来,从观察体验的错觉中描绘景物的状态。第三句“碧琉璃滑净无尘”,用琉璃的光洁平滑来比喻西湖的水面,表现了湖面泛舟时轻快、畅适的心情,形象而有诗意。
下片写游兴未尽的留连之情。前两句是对偶句:“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这两句描写春物留人,人亦恋春,是全词的重点所。欧阳修说游丝“萦醉客”,这既是游人赏春纵饮,也有游人被美景“唤住”之意,下句“隔花啼鸟唤行人”,这一句是从声音的角度来写,不但写出了春天具有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境界,也写出了春天西湖的“锦官城外柏森森”的葱绿景象。词人通过把游丝、啼鸟对游人的“挽留”,表现出游人被西湖美景吸引而舍不得归去之情。把游丝、啼鸟说成颇通人性的灵物,这便是词体以婉曲写情的特别处。末句里的“日斜归去”四字,说明西湖景色美好,让人流连:“奈何春”三个字使得全词更显得精彩,它表达了作者郁积于心的留连惆怅之情。这首词的结尾,是用陡转直下的笔法揭示了游人内心深处的思维活动,表现了由欢快而悲凉这种两极转换的心理状态,故而能够取得含蓄蕴藉、余味不绝的艺术效果。
从艺术上看,词人借景抒情,在描写“乐景”之中,暗示了“哀情”,具有含不尽之意现于言外,把那深沉委婉的情思意念蕴含在宽阔的境界之中,给读者以无尽的想象和思考。
参考资料:
1、张鸣林主编唐诗宋词元曲: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第334页
2、郁玉莹编著《欧阳修词评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98页
3、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305页
4、王值西选编《经典宋词》: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年:第31页
5、徐培均选注婉约词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62页
hú
湖
shàng
上
zhū
朱
qiáo
桥
xiǎng
响
huà
画
lún
轮
,
,
róng
溶
róng
溶
chūn
春
shuǐ
水
jìn
浸
chūn
春
yún
云
,
,
bì
碧
liú
琉
lí
璃
huá
滑
jìng
净
wú
无
chén
尘
。
。
dāng
当
lù
路
yóu
游
sī
丝
yíng
萦
zuì
醉
kè
客
,
,
gé
隔
huā
花
tí
啼
niǎo
鸟
huàn
唤
háng
行
rén
人
,
,
rì
日
xié
斜
guī
归
qù
去
nài
奈
hé
何
chūn
春
。
。
d
d
i
i
v
v
c
c
l
l
a
a
s
s
s
s
=
=
"
"
p
p
a
a
r
r
a
a
"
"
s
s
t
t
y
y
l
l
e
e
=
=
"
"
f
f
o
o
n
n
t
t
-
-
s
s
i
i
z
z
e
e
:
:
1
1
4
4
p
p
x
x
;
;
w
w
o
o
r
r
d
d
-
-
w
w
r
r
a
a
p
p
:
:
b
b
r
r
e
e
a
a
k
k
-
-
w
w
o
o
r
r
d
d
;
;
c
c
o
o
l
l
o
o
r
r
:
:
#
#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
;
m
m
a
a
r
r
g
g
i
i
n
n
-
-
b
b
o
o
t
t
t
t
o
o
m
m
:
:
1
1
5
5
p
p
x
x
;
;
t
t
e
e
x
x
t
t
-
-
i
i
n
n
d
d
e
e
n
n
t
t
:
:
2
2
e
e
m
m
;
;
l
l
i
i
n
n
e
e
-
-
h
h
e
e
i
i
g
g
h
h
t
t
:
:
2
2
4
4
p
p
x
x
;
;
z
z
o
o
o
o
m
m
:
:
1
1
;
;
f
f
o
o
n
n
t
t
-
-
f
f
a
a
m
m
i
i
l
l
y
y
:
:
'
'
H
H
e
e
l
l
v
v
e
e
t
t
i
i
c
c
a
a
N
N
e
e
u
u
e
e
'
'
,
,
H
H
e
e
l
l
v
v
e
e
t
t
i
i
c
c
a
a
,
,
A
A
r
r
i
i
a
a
l
l
,
,
'
'
P
P
i
i
n
n
g
g
F
F
a
a
n
n
g
g
S
S
C
C
'
'
,
,
'
'
H
H
i
i
r
r
a
a
g
g
i
i
n
n
o
o
S
S
a
a
n
n
s
s
G
G
B
B
'
'
,
,
'
'
M
M
i
i
c
c
r
r
o
o
s
s
o
o
f
f
t
t
Y
Y
a
a
H
H
e
e
i
i
'
'
,
,
'
'
W
W
e
e
n
n
Q
Q
u
u
a
a
n
n
Y
Y
i
i
M
M
i
i
c
c
r
r
o
o
H
H
e
e
i
i
'
'
,
,
s
s
a
a
n
n
s
s
-
-
s
s
e
e
r
r
i
i
f
f
;
;
b
b
a
a
c
c
k
k
g
g
r
r
o
o
u
u
n
n
d
d
-
-
c
c
o
o
l
l
o
o
r
r
:
:
#
#
f
f
f
f
f
f
f
f
f
f
f
f
;
;
"
"
d
d
a
a
t
t
a
a
-
-
p
p
i
i
d
d
=
=
"
"
5
5
"
"
>
>
/
/
d
d
i
i
v
v
>
>